五月協辦講座—有效求職經驗談

撰稿人:楊竣喬

審稿人:鄭文卉

五月很高興由德勒斯登台灣同學會邀請到徐媺茹博士分享她於德國從學術界轉業界的求職經驗。徐博士現於 WuXi Biologics 擔任 Process testing lead。WuXi Biologics 是間藥物委託研發及生產代工 (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CDMO) 公司,提供製藥及生物科技公司製備研發、生產驗證及包裝、註冊與商業化生產等客製化服務機構。

自我探索與發現

求職是一場探索自己的旅程,旅程通過了無數個十字路口,聽到熱門吵雜,聞風而去,走過了幾個路口後,卻發現自己迷失在道路上。在做生物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會接觸到不同的領域,也會在不同的研究計畫中經手不同的業務內容。從多元的經歷中,要如何了解自己,並將自己推銷給標的公司呢?徐博士建議,發掘自己擁有什麼可轉移技能 (transferable skills) 是很重要的,涵蓋自己過去在實驗室做實驗的技術、管理計畫執行以及實驗室人員等經驗與能力,皆是能夠攜帶並成為在業界闖蕩的利器。除此之外,深度了解自己的個性與步調,也會大大為職涯選擇帶來龐大的助力。偏好規律還是變動性較高的工作環境,都會影響投遞履歷的目標。當然在什麼國家城市、語言文化環境都是在投遞履歷前必須要好好思考的因素。就徐博士的經驗,在德國就業環境中,擁有博士學歷的求職者常會被聘任為主管職,若高位低就的申請學歷需求較低的職位,可能也會成為求職上的阻力。

如何獲取職缺資訊?

Networking 是求職過程中相當重要的環節,除了學生時期積極把握到企業的實習機會,或是透過不同管道多認識內部員工,都能大幅提高後續進入面試、獲得職缺的機會。Linkedln 和 Xing 亦是常用的兩大平台,撇除能藉此在人與人之間產生連結,更重要的是從這些人脈中獲取資訊。藉由跟內部人員對話,能夠更快且有效率的了解該公司文化、職缺內容、職缺所需的技能,以及了解該職位是否與自己的適性符合,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這些連結在之後撰寫履歷或是進入面試時也能帶來正面的效應。

雖然透過網路的傳遞讓各式各樣的職缺資訊能被快速的散播,但在使用這些職涯社交平台時,還是須要注意資訊內容的正確性。徐博士發現,在 LinkedIn premium 會員中有分析職缺的性向,但這些分析所帶來的資訊是不盡正確的,因此也常常造成求職者們對職缺的混淆和誤會;此外,徐博士提到,要在德國謀到生技公司 R&D 部門的工作機會可說是相當不容易,很多公司會更傾向錄用內部表現優秀的實習生,而為公平競爭起見,依舊會公告相關職缺,但很可能是假職缺。為了減少白工的機會發生,積極從公司內部獲取了解資訊更是顯得重要。

吿別炮灰履歷、精準求職

首先,細讀、看清職缺內容 (Job description) 極為重要。當然事先瞭解工作內容是一個必備功課外,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也要與自身相符合。徐博士強調,求職履歷不是多寫就加分,過多與職缺不相干的內容更有可能會成為扣分的項目,因為對公司來說重要的訊息已經被稀釋了;在職缺的招募主管或是人資主管的龐大工作量之下,如何快速、有效率獲得可用之人就是他們的執行策略,讓他們能夠從你的履歷找到關鍵字即是求職者重要的課題。

針對職缺撰寫客製化履歷是求職的基礎。在徐博士的經驗中,也點出幾個在寫履歷時常犯的錯誤,最常見的就是猶如文言文的經歷。求職人為了想要呈現自己研究內容,因此列出了各式各樣的學術專有名詞,這反而成為閱讀上的阻力,讓人無法快速消化履歷內容,已經降低了該履歷的競爭力。「可轉移技能+敘述經驗+可量化結果」是一個相當基本的撰寫履歷公式,不僅可以摘要個人經驗,更可以迅速以數字讓他人理解個人成果及能力,小至實驗室報告,大至公司獲利皆能以數字表達。此外,使用審查者也能理解的語言表達自己過去的經歷,以及運用與職缺內容上關鍵字相同的寫法描述自己的專長技能等小技巧,也能更快速的讓審查者確認你是否適合該職缺。

最後徐博士也提醒,在履歷撰寫完成後,重複審核檢查也是必要的。若有相關經驗的人協助是常見的方法,但也可以利用 Jobscan [1] 或是其他類似網站來進行履歷與職缺內容的匹配程度評分作為自我檢驗的方法,而評分至少能達70分才算是一格合格的履歷;經過這樣分析,能大幅降低公司第一關「已讀不回」的狀況。

面試時與面試後

在面試過程中,很多人會擔心,若遇到不會回答問題該怎麼辦呢?顧左右而言他的亂回答是相當危險的,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若沒有將自己的答案與核心問題有所連結,可能會為面試官帶來「無法有效溝通」的負面印象;因此,除了自己要做足功課外,充分利用過去從公司內部獲得的資訊與自己經歷結合,更能提升自己臨場應變的速度。

在一場面試結束後,是否寄封 Email 感謝信給面試官也是個值得討論的議題。若要寄,就要為這封信帶來價值,而不是讓人能輕易忽略的單純感謝。「溝通的部分多一點,感謝的部分少一點」,是徐博士帶給大家的建議。不管是從面試得到的啟發、補充面試中回答不清的問題,亦或是提出其他需要請教的問題,都可以夾帶在感謝信中一併發送,更能帶給面試主管不同的印象。與此同時,信件來回過程也是種試探,透過信件互動能間接了解未來工作同事或主管的工作習慣。

結語

求職不管在哪裡都是一場旅行,也是自我探索和審視,從中找尋自己適合的職位,而透過不斷地與各界連結能夠催化求職速度。乘著求職的方舟,也別忘記了琢磨職缺的細節和關鍵字,這些細微的波浪海流,將帶領求職者推向適合的夢幻島。

[1] Jobscan website

https://www.jobscan.co

Written by EBC_admin
July 4, 2021

Most Viewed Posts

Recent Comments

    Archives

    You may also like …

    臨床試驗開發:藥物商品化的成敗關鍵

    作者:黃云宣、李俐旻 審稿:William、魏子婷 EBC 四月份主題演講邀請到在 Sanofi 擔任 Project lead/Clinical research director 的 William 以臨床試驗開發(clinical...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